Appearance
大连十年记
我到大连的日子,大约是 2014 年 8 月 27 日。因为相册里只有一张 8 月 30 日的照片,是新生报到那天,在学校门口让爸妈拿我手机照的。依稀记得在 30 日的之前三天内我们全家到了大连,第一天坐了一天的长途大客,在火车站睡了粉色的楼梯间。第二天退了房到学校门口,被黑心旅行团拉着周游了大连。第三天就直接去学校报到了。
这张眯眯眼的照片,图片左下角还有我忘了是我爸还是我妈的手指挡住了摄像头。就是从这样一张照片开始,我开始了我在大连的生活。当时的我也想不到,甚至我后来一度坚持过,能在大连生活这么久。
其实最开始决定未来要到大连这个城市生活,是大约 2012 年的事。
大连前 2 年到大连元年
我决定用公元纪年法的方式来表示时间。2014 年为大连元年。早在大连前 2 年的时候,高中班主任双哥在教室的背景墙上挂了一张大海报,让大家在上面写对未来的打算。有人写好好活,有人写好好学习,我写了「2014,大连轻工业学院」。
于是两年后,我被第三志愿成功录取,成了大连工业大学 —— 前身叫大连轻工业学院 —— 的 2014 届新生。
大连元年至大连 4 年
大学生活 真的很快乐,快乐到甚至我现在毕业六年,都不敢听那首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。因为这首歌是我对大学生活的初印象,是军训还未结束时,中秋晚会上听到的唯一记住的一首歌。毕业后我和楠哥无数次回忆大学时的日子,一件一件事历历在目,所有的事我都可以回忆,唯独这首歌成了我的禁区。那是一种明知道再也、永远也回不去的感觉,但往后的日子都需要为一首歌而逃避。
大连 4 年及以后
毕业后,首先出现在生活中的是毕业的落差。在学校里我混得风生水起,得益于做了一款校级 App 的经历,让我成了校园内的知名团体中的一员。但随着散伙饭吃完的那一刻,从那顿酒醒了之后,我从大四学生变为了社会一年级的新生。写简历,面试,找工作;租房子,买房子;学车,买车。一系列的事情接踵而至。就像大学之前叫早恋,大学毕业之后恨不得马上结婚一样,社会比家长更着急让我们在一夜之间长大。但他们只管让我们长大,不管我们长得如何。就像延迟退休,但没人管我们 35 岁之后还是否能找到工作。
那种落差在第一次找工作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。我在杭州面试,一周时间内面试了无数家公司,到哪面试的都是那些问题,但我就算是之前在学校中属于技术大神,但也被问得一头雾水。那些大家都在考的题,我见都没见过。但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份工作,又但是只干了一个月就被杭州的天气劝退了。
2018 年 8 月,从杭州落荒而逃。在一个下着毛毛雨的半夜,楠哥和撑哥到机场接到了我。以社会人的身份在大连开始了生活。
在大连的第一份工作是文思海辉到腾讯的外派。后面回想其实还挺喜欢那份工作的。工作气氛不错,周围都是打工人,都自己干自己的活。只要把活做好了,甚至都可以在工位上打游戏。也有可能是太过松弛了,那段时间里很多工作都没有做好,全靠腾讯里正职的导师擦屁股。最后在第二年的 4 月被辞退,理由是组织架构调整。后来听说是被一个正职的要提离职的产品经理投诉了。这一波下来我被腾讯拉黑,再也干不了腾讯的外派了。
2019 年 4 月初,天气还很冷。我只穿了一件卫衣,骑着平衡车跑到了星海公园。其实当时心里挺失落的,当时是在一家小破外包公司被认识的 HR 挖过去的,还涨了很高的工资。相当于是在大连别人起步就三四千,我起步就是七千。这样一份工资挺高还能在屋里打游戏的工作说没就没,说不难受才是假的。在星海公园抽了好几根烟,最后哆嗦着回家了。
那会行情还挺好的,4 月 5 号 lastday,4 月 15 号我就入职了新公司。这家公司是目前呆的时间最久的,叫互联派。甚至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在公司内交到朋友的公司。我和我的老前端 js 兄弟,还有 bbg,到现在还有联系。后来回想时我总结,在互联派的日子应该是我这么多年工作中,最快乐的日子了。
后来到了毕马威,江湖上被称作四大所之一、每年都在世界 500 强名单上的毕马威。毕马威给了很高的工资,并且干了一年后还涨工资了。这也是我呆过的第一家外企,也是第一次在工作中用邮件交流,甚至是第一次写英文邮件。到了外企的感受就是,居然加班还是有流程限制的,小领导让我加班就要给钱,这是甚至是公司流程上要求的。
在毕马威工作的时间不长,只差一点就超过了互联派。其实我是有意在毕马威一直做下去的。 2023 年 9 月,口罩后遗症蔓延过来之后,毕马威也没躲过。在一次裁员风波中,不出意外地发生了以外,我被裁员了。
然后就一直到了今年的 7 月,我找到了一家日资的游戏公司,但干了三个月,甚至这家公司只成立 6 个月,就因为日本人的撤资解散了。
现在
时间来到了现在,2024 年的 11 月 27 日,是我到大连的刚满十年零三个月。我在 boss 直聘上投了接近三个月的简历,从一开始面试不过,到简历筛选不过,发展到现在,打开 boss 直聘甚至没有我能投递的岗位。原来能给一万的岗位,现在也就标价七千。也就是说我毕业后工作这六年,我的努力没有追上经济的缩水。
机缘巧合下投递了几家沈阳的公司,发现异常顺利。第一天投递,第二天线上面试,面试后半小时内通知我面试过了,让我到现场面试。我说最近不太方便,可能要晚一些,于是那边硬等了我半个月。半个月后到沈阳线下面试,又是面试完没半小时就通知我过了。回到大连后开始线上开会谈薪资,最后定的薪资远比大连现有的岗位给得多得多。
于是我准备去沈阳了。然后就要面临很多问题。最大的问题肯定是搬家。首先在大连买的房子肯定要租出去,租出去之前就要在沈阳找好房子,这让我不得不最近几天再跑一趟沈阳。房子租好后回来收拾行李。我买了十个大纸箱,准备寄一波京东物流。把不怕碰的东西都装纸箱寄出去,然后带着我的各种电器和电子产品,还有大白猫,开着车就可以出发了。
写这篇文章纯是因为睡不着,同时最近也一直在考虑要写点什么记录一下离开时心中的感觉。我想过很多呈现方式,例如写文章或者做视频。也想了很多想说的想写的东西。可能是今天的心情还没到,也可能是最近被短视频污染得有点麻木,打开编辑器写了两段后明显觉得写不下去了。索性就变成了工作历程记录。今天就这个样子吧,想做的东西还是需要慢慢准备,可能过段时间就能写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