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earance
逐渐磨损
2025-9-2
初中的时候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日记本,于是我从那时候开始写日记。写到作业本里交上去的叫作业,那部分甚至毕业后就被我当废纸卖掉了,不算我的作品。我写的内容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能给人看的,都发到社交媒体上了。初中到高中阶段发在QQ空间,大学期间发到贴吧和微博,毕业后自己搭了博客;还有一部分不能给人看的,只有自己能看的,都记在了那个日记本上。
每个学期的学习和玩游戏计划、被班主任不公平对待后的抱怨、被家长的无名火波及后的哭诉、第一次在家里看到了黄片光盘导致反胃、送喜欢的女生千纸鹤被拒绝等,都一一记在了那个本子上。后来大学没有带这个本子走,这本日记从那时候开始就断更了。但对应内容的表达欲没有断更,于是我把该写在里面的事都咽了下去。
后来毕业了,我回到家拿出了那个本子,趁着对那四年里所有的事还有记忆,用时间轴的方式把四年里发生的一系列的事都大致记了下来。那天我写了四五个小时,一直写一直写,全都写完了才心满意足地合上本子。那次之后,这个本子是彻底断更了。
在那之后有一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。既然都是我身上发生的事,能不能有一种更具规律的方式来记录这些事,而不是用时间轴这种特别松散的方式来记录。我把对这件事的思考分散在日常零碎的时间缝隙,想了好多年,终于在今天有了答案。
上一篇文章记录了我突然想起的童年的一件小事,本来只想发一篇微博,写着写着发现140字满足不了我对这件事的表达欲,于是翻身下床打开电脑开始继续写。写着写着又发现,我当下的状态似乎有迹可循。除去日常正面的我,我的全部负面的部分似乎都可以跟童年中某些事产生关联,受我的一些特质的影响,这些事情我至今都忘不掉。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就这样在内心的某个角落里逐渐勾结,构成了我整个负面的部分。并且在写的过程中,我发现似乎这些事情都可以联系起来。如果我把这篇文章顺着思路一直写下去,似乎就能完成我上面说的那件事,也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,把自己讲给自己听。
但总有个但是。我发现在岁月的磨损中,我逐渐失去了表达欲。翻看之前的文章存档时我不由得感慨,之前年轻的时候是什么都敢写,什么都敢往外发。然后一边觉得自己很傻逼,一边觉得自己很幼稚。但青春的岁月中产生的记录能留到现在总归是好事,也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。当下的自己我再熟悉不过,不过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习惯了把想说的事都咽下去,堆在心底的角落里。有些事情,或者说大部分事情我都忘记了,因为没有记录,日常的流水账就很容易随时间消逝。
另一方面,在为“我终于理清了这一切,终于可以把一直想写的东西写出来了”高兴的时候,我又不得不面临另一个困境:由于太久没有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,我已经很难写出之前那样像样的内容了。就连我的输入法都一直把日常娱乐的词语放在最前,导致我今天只写了这么一点内容,都有很多的时间浪费在了输入法上。这样的困境下,就算我心中已经把内容都组织好,也很难落成我想象中的那篇文章了。
但可喜可贺的是,我终归还是写了一些内容,哪怕一点点,在未来某一次想看的时候,也会在目录中占那么一行,让未来的自己有一些可以回味的途径,这样的话,今天翻身起床就不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