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30 岁的第一天

总觉得这个时间点很特别,而且总觉得这个时间点该写点什么,于是便总想赋予一个普通的 30 岁特别的意义。仔细想一下,这无非也只是个普通的 30 岁,跟 29 岁、28 岁没有任何区别。人总是这样,总觉得挑选一个特殊的时间点,先认为它很特别,然后在自己心中赋予它特别的意义,然后就会觉得从这之后的日子会有所改善。从 20 岁开始到现在,特别是最近的五年时间,让我觉得这都是扯淡。纵使我是个多有仪式感的人,每年的新年和生日都会觉得从那个时间点后就进化了,然后带有希望过上个一天、两天、一个月、半年,之后发现仪式感终究只是仪式感,时间的洪流不会理睬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仪式感。日子一天一天过,并不会因为仪式感而变得更好。

既然生活并不会因为我的仪式感而作出任何改变,那我就更可以按自己的习惯来保持仪式感了。这也是仪式感本身的特性 —— 就是没什么卵用,但是能在操蛋的生活中给人以慰藉。

大连十年

十年前,2015 年,我的 20 岁生日当天发生的事早已记不太清了,只记得在 QQ 空间发表了一篇标题是《20》的日志,然后就开始了奔三生活。大学的生活是真的美好又充实,而且年轻的我也是充满活力,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记录一下。曾经的我总觉得自己是时间轴本轴,因为发生过的事我总是能记得特别精确,是带着时间戳的那种精确。就算我没记得,QQ 空间、朋友圈、微博,总能找到任何一件事的蛛丝马迹。

我曾回想大学生活是否有潮起潮落,我想了半天,认定大学生活绝对够精彩,全都是高潮。大一带着全班跟学生会对着干,毕竟学生会总是以对大一弟弟妹妹颐指气使为乐。大二全班的海边聚会,全班所有人在海边青旅吃着烧烤唱着歌。大三进了一个校内的项目组,开发了当年在学校内的爆款 App,甚至一度还上了大连日报,靠这个项目我也吃尽了优越的资源。至于大四,高潮部分就有点开始走下坡路了。可能是因为要离开学校了。

大学毕业后,在杭州工作一个月的期间,当时觉得一切都要从头开始,脑子一热注销掉了大学期间用的微博号。刚毕业的时候确实是意气风发,觉得全世界都在向我敞开。拿着一份简历进打印店打印了十分,信心满满可以用十次以内的面试次数轻松拿到工作。事实是我确实做到了,甚至也就面试了四五次就拿到了一份刚毕业 9000 月薪的工作。后来因为受不了南方的气候,在杭州一个月就跑回了大连,这一跑就再也没挪地方。

2019 年的春天,我找到了迄今为止持续最长的一份工作,是一家教育机构,这家机构也曾在我大学的时候在我的学校举办活动。一轮面试后我以技术部初创员工的身份进了这家公司。于是在这家公司工作了 2 年 8 个月。我一度认为在这家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时间,团队内都是同龄人,唯一的技术主管也没有大佬架子,大家在一起工作特别快乐。

同样是 2019 年的春天,我领养了一只大白猫,这也是我毕业之后一直想做的事。作为一个独立生活的人,应该有一只大白猫。室友楠哥给大白猫起了个名叫「大C」,因为 C 是 cat。这个名字太洋气了,至今我仍然觉得这对于猫来说是一个十分特别且独一无二的名字。大C 就这样成为了我的家人,期间我搬了十多次家,大C 都是走到哪带到哪,且每天必须一起睡觉。

2020 年的春天,疫情爆发了,在家过完年后回到大连,紧接着就是两周的居家办公。以为这个疫情至少在五一之前就会结束,谁知道这一持续就是三年。三年期间,最担心的就是哪天一睡醒又有什么新政策出现,然后把我带到一个什么地方,让我和我的猫分开,然后他们到我的家里,把我的猫打死。万幸这一切都过去了,我和我的猫还在一起。

2021 年末,家里给拿了钱,在大连买了个老破小,开始了背债的日子。这个房子最开始给我的是欣喜,因为我终于不需要每年都搬家了。到了现在这个房子给我的只有后悔,因为我选了个最高点上车了。严格来讲,这个房子现在已经资不抵债了,但又是工作又是生活都被绑死,也不能断供,于是每天只能用「总归是有个窝」来安慰自己。

2021 年底,我在这家公司离职,因为马上就满三年了,工资还是没涨多少。本着树挪死人挪活的原则,我跳槽的同时换了个工作方向,在另一家外企以五位数月薪入职。这是离开杭州后,终于用了三年的时间,在东北超过了当初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水平。

2022 年末,疫情突然消失了。所有人大病了一场之后全世界恢复如初。然后疫情所带来的阵痛来了,经济形势开始变差,工作岗位开始越来越少。这场浩劫对我来说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病毒对我造成了什么伤害,而是我赶上了裁员大潮。

这家外企的待遇虽然好,但干了不到两年就被我赶上裁员了。最后拿了将近四万块钱的赔偿,加上当月工资总共不到五万块钱,就这么没有工作了。拿了钱后第一件事是疯玩了半个月,等下了从长沙回来的飞机,打开 boss 直聘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什么正经工作了。同组一起被裁的学长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跑到沈阳租房工作了一年。我想着反正赔偿还有很多,不如先休息一段时间。一波精打细算后,觉得能苟到年后,于是决定,都工作了四年多了,不如就放个暑假。这时是 2023 年末。

也确实是苟到年后了。过了年回到大连,无论是家里催我去工作的外因,还是我 gap 在家昼夜颠倒的生活习惯,都在同事对我的精神发起了进攻。于是焦虑和抑郁都来了。最终在 4 月的第一周,在大连七院确诊了轻度抑郁。这一切其实都有迹可循,早在几年前我就经常时不时觉得呼吸困难,或者是半夜睡觉之前总是心跳得厉害,也有时候突然就心情特别低落,找不到任何原因。

2024 年中,终于找到了一份还算是过得去的工作,那是一家游戏公司,在大连刚刚创立分部。时隔这么久找到工作,非但没有降薪,反而还涨了一千多的薪资。于是就在 gap 了 10 个月之后,又开始上班了。不过好景不长,这份工作最终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倒闭了,五十多个人瞬间被扔回了市场。这份工作只持续了不到三个月,最后给了所有人一个月工资的赔偿。

时隔三个月我又开始找工作了,再次打开 boss 直聘的时候发现大连的互联网市场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了,除非我能接受薪资水平回到四年前的 8000。最后找工作跑到了沈阳,开始搬家,一直到现在。我在大连的十年就是这样了。

回想在大连的十年,我是因为上大学到的大连,最后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离开了大连。这一段的稿子是我很早之前就在构思了,我一直想着像个怨妇一样对大连进行一顿抱怨,实际上大连也值得任何形式的抱怨 —— 我对大连生活从向往到加入,最后还在有能力的时候落户,用尽所有能力买了个破房子。最后只落得了 64 万的贷款,以及一个因为没有工作岗位而离去的下场。住房补贴是会晚一年发的,但住房补贴会在买了二手房之后马上就停掉。工作是不好找的,但就算大雪漫天上不了班,也是要顶着大雪去做核酸的。红凌路每年都要修,路线每年都要变,唯一不变的是每年都要稳定堵三个月的车,而且每次重新规划路线之后都会更堵车。

到了新的城市和新的公司也有三个月了,同样是东北的城市,所以也没有什么不适应。我一度觉得我离不开大连的海,事实上也确实如此,离开大连的三个月里,我经常想要再回去。后来我的房子有人租了,现在想回也没地方住了。

其实「大连十年」这个主题在写的过程中早就想终止收尾了,但一直苦于不知道在哪收起。这十年从最开始大学里的精彩,到最后满地鸡毛结束,是我把自己的生活一点一点过成了这个样子。同样地,谁的生活又不是满地鸡毛呢。我一度以为我是很特别的一个,十年里磨损最大的就是我的锐气,我渐渐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,然后渐渐地,完全接受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。

我的 20 年代

最后更新于: